米乐 (中国大陆) - 官方网站

“农”墨重彩!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丨回望2023奋进路④·米乐 - M6 | 中国官方网站

13564950887

新闻发布 分类
“农”墨重彩!绘就乡村振兴新篇章丨回望2023奋进路④发布日期:2024-04-27 浏览次数:

  今年以来,临河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落实“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为引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乡村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在徐徐铺开……

  仓廪实,天下安。今年,临河区坚持把稳定粮食生产放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首要位置,压紧压实粮食安全责任,聚焦“良田、良法、良机、良种”四个关键,夯实乡村振兴之“基”。

  在狼山镇幸福村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建设现场,大型机械来回穿梭,初具雏形的机耕路宽阔平坦,大小沟渠纵横相连。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完成后,可有效实现节省人工、节水、减肥、减药、减少病虫害等目标。2023年,临河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8万亩,总投资3.24亿元,涉及8个乡镇2个农场。

  在城关镇蓿亥村,耕牛换成“铁牛”,农机安装了摄像头,农户利用收割机轻松收获玉米。据悉,目前城关镇万亩高效节水智慧农业示范园已实现播种、灌溉、施肥、管理、收获等农业生产的全流程机械化和数字化管理,无人驾驶智能一体化播种机、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等“黑科技”齐上阵,让十几个人就能管理上万亩耕地。蓿亥村村民赵文艳说:“以前看天种地,现在看屏种地。我们农田全部进行了高标准改造,农机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播种、收割都实现精准作业,亩均增产5%以上。”

  “相较于传统的大水漫灌,园区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每亩用水量只有过去的30%到40%,同时还可减少50%的肥料用量。现在种地用的水、肥量少了,庄稼的长势反而更好了。就拿玉米来说,过去每亩最多产1600斤,现在每亩增产400斤左右。”在八一乡万亩高产高效共同富裕科技示范园区内承包土地的杨志泉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除此之外,今年临河区还通过搭建“看禾选种”平台,帮助农民选用良种,减少试种的风险。“有了这个平台,让我们能直观了解和对比不同品种生长表现,选出自己满意、优质高效的好品种,解决了我们种地的大难题。”临河农场七分场王如来说。

  近年来,临河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动农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运用北斗导航和水肥一体机技术、搭建看禾选种平台等方式,深耕沃土、广种丰收,为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筑牢“耕”基 。

  日前,记者走进白脑包镇永胜村新型太阳能光热储能供热温室大棚,一颗颗鲜红、圆润饱满的番茄挂满藤蔓,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捡装盒,大棚内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大棚负责人韩文君说:“我们目前有40多名工人,主要负责日常管理、采摘分捡等工作,园区每日根据市场订单安排采摘,分拣装车的番茄最后由冷藏车运输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销售。种植运营后,每年上交财政收入,财政将其中的20万元返还用于扶持和壮大永胜村的村集体经济。”在临河,像韩文君这样的大棚种植户还有很多,他们依托设施农业种植实现了增收致富。

  近年来,临河区通过示范园区引入、合作社带动,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龙头示范带动的设施农业发展格局,2023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3277.03亩,目前临河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98万亩,以鲜农、联丰、浩彤为代表的设施农业园区已有21个,其中用于春季育苗的有1.2万亩,用于蔬菜生产的有1.78万亩,种植种类涵盖黄瓜、西红柿、青尖椒等多种果类蔬菜。

  俯瞰临河区新华镇哈达村,一组组光伏发电板整齐排列,这是临河区首个以“生态渔牧业+光伏发电”有机结合的新兴产业项目,通过在鱼塘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发电,在光伏板下方水域发展水产养殖实现增收。2023年,新华镇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在哈达村试点发展“集体渔业经济”,示范带动更多村民主动加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大手”拉起村民的“小手”,携手共闯乡村振兴致富路。

  9月2日,临河区白脑包镇2023年辣椒嘉年华热辣开启,活动上,摘辣椒、吃辣椒比赛轮番上演,不仅让围观群众一饱口福,更充分展示了临河区辣椒产业发展的新业态、新气象、新成效。近年来,临河区坚持“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发展理念,着力培育特色绿色产业,辣椒产业迅猛发展,2023年,临河区持续推进辣椒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和实施中国西部辣椒城项目,引进辣椒新品种100多个,自主研发辣椒优良品种2个,种植面积8.8万亩,产出的辣椒产品销往四川、贵州、河北、山东、安徽等全国各地。

  在君牛农牧业万头肉牛养殖园区宽敞明亮的牛棚里,一头头健壮的安格斯肉牛正悠闲自得地吃草,不时发出“哞哞”的叫声。与其他养殖园区不同的是,这里的肉牛体内都已植入了瘤胃胶囊,瘤胃胶囊作为牛的“私人医生”,可以通过传感器感知牛的体温、体态、活动量、饮水频次、位置、胃内的pH值等数据,对牛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面监测,对于提高牛的疫病防控、繁育管理、食品溯源、遗传育种等意义重大。

  2023年,临河区坚持项目为要,聚焦产业发展,通过加强项目库建设、争取项目资金、推广绿色种植、推动特色农牧业园区建设、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项目等,助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全年共争取各类衔接资金6850.13万元,共实施项目15个,带动2557户5781名农户实现增收。城关镇友谊村建设了占地383亩的内蒙古北纬41°甜玉米种植科技园区(二期),白脑包镇永胜村建设了太阳能储热温室产业园。同时依托瘤胃胶囊数字技术,牵头建立肉牛从繁育、养殖、屠宰到销售的“肉牛全链条数字化平台”,共建设标准化集中养殖场6个,建成奶牛牧场4个,奶牛饲养量达3万头、肉牛饲养量3.5万头以上、肉羊饲养量达到600万只。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前进方向。

  漫步于临河区各乡镇、农场,一座座农家小院整齐划一,前庭后院干净整洁,平整的水泥路纵横交错,过去背街侧巷柴草堆、土堆随意堆积,草棚、茅厕乱搭乱建的现象都已不见踪影。2023年,临河区聚焦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推进“千万工程”,充分发动党员、志愿者、群众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全区各乡镇、农场掀起了人人参与、人人出力的人居环境整治热潮。

  米乐平台 m6官方平台

  “以前打扫卫生大家都不积极,现在每到‘固定卫生日’,家家都出人,人人都动手,不仅能通过劳动‘积分’兑换生活礼品,还能让家家户户环境卫生大变样。”狼山农场九分场秦老娃对农场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2023年,临河区大力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投资8825.2万元新改扩建农村公路229.5公里,改造危桥22座,新改建水冲户厕806户,打造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45个,完成生态建设任务6.5万亩,双河镇进步村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八一乡八一村获“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城关镇友谊村被评为“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