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6米乐平台 米乐官方网站m6米乐平台 米乐官方网站中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冲刺转变的阶段,农业保险在运用现代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实体经济,发展数字经济”。习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农业保险发展的重点和方向。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再保险”。作为农村金融中的关键一环,农业保险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肩负着重要使命。
农业数字化是把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农业的改造和提升,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进行农业要素、过程、管理的数字化。农业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加快农业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数字化改造,有利于焕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内生活力,充分释放数字要素对农业发展的叠加作用,促进要素优化配置,供求有效对接,生产节本增效,也有利于实现农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升农民消费潜力,扩大内需增长空间。
《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指出,加快发展数字农情,利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物联网等手段,动态监测重要农作物的种植类型、种植面积、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灾情虫情,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升种植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对我国农业数字化的发展具有提纲挈领的指导作用。具体操作上,一是在大数据采集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物联网、智能设备、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采集数据,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和质量;利用遥感、无人机等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实现农村数据采集“空天地”一体化应用;建设数据归档系统和基础数据库,实现农业基础调查数据统一管理。二是在大数据应用方面,可以围绕全产业链各阶段需求,推动智能大数据模型研究;推动大数据技术服务与产业深度结合,培育面向垂直领域的大数据服务模式。
随着大数据系统应用领域不断增加,中国已建成全国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农药兽药基础数据平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农田建设“一张图”等多源大数据资源池,初步构建了行政管理、政务服务等线上体系。在商业领域,农业大数据也为保险、旅游等配套服务升级提供了有效助益。一是种植业信息化建设基本完成,统一的全国农情信息调度平台有效支撑种植业全程精准管控。二是养殖场直连直报系统不断完善,扩大了线上填报范围,实现信息横向互通、省部互联。养殖场户可以通过线上工具自动填报数据,实现了畜牧业监测预警信息进村入户。三是渔业在智能化技术、装备及其应用方面取得一定的代表性成果。数字化技术逐步应用于水产养殖环境、饵料自动饲喂、养殖病害监测预警、循环水装备控制、深水网箱远程监控等领域。四是数字化育种平台成功应用。国内多个作物育种平台建设完成,覆盖多种作物的多种育种模式或技术体系,面向大型育种企业、科研单位、区域试验站等用户,提供全程信息化管理。五是农机装备数字化步伐不断加快。各地利用全国农机化信息服务“农机直通车”平台,实现“无接触”式服务,帮助农户“足不出户”完成作业。
《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探索开展‘农业保险+’”。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属性决定了其保本微利的特点,如何实现政企双赢成为一大难题。近年来保险市场主体的快速增加加剧了市场竞争,因此,中小险企可以探索从专业化、精细化和特色化三个方面实现转型。农业保险公司作为基层网点最多、农户交流最频繁的金融企业,一直是农村金融发展的桥头堡,因此,“农业保险+”成为农业保险走协同、综合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农业保险+碳汇”。金融机构可结合自身业务属性,从运营和业务两个方面,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碳中和目标和行动方案。从建立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度、积极创建绿色金融的良好发展氛围等方面展开工作。以中航安盟为例,公司从2012年开始承保森林保险,累计为463万户次农户、18亿亩森林,提供 8685亿元风险保障,在此基础上,2021年9月还签订了四川首单“森林碳汇价值”保险,为232万亩碳汇林提供了3480万元风险保障,利用卫星遥感科技监测技术和手段将因火灾、暴雨、风灾、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保险森林固碳量损失指数化,相关保险赔款可用于碳汇资源救助、森林资源培育以及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等支出,提高了森林种植企业的积极性,提高固碳能力,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农业保险+产学研”。在农业风险防范方面,公司根据林果主产区的具体风险特征、风险需求和相关研究成果,为以苹果、葡萄为代表作物的当地林果产业提供保险风险保障,并与当地共同研究开发了苹果气象指数、葡萄气象指数保险产品。依托于科技部重点课题《林果水旱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防范技术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结合承保地区苹果产业、葡萄产业的实际情况和风险分散需求,茂县苹果气象指数保险覆盖干旱和花期霜冻两项保险责任,绵阳葡萄气象指数保险覆盖了暴雨、大风以及高温三项责任,有效弥补了此领域的不足,为地方特色林果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农业保险+信贷”。2021年公司通过“智慧养殖平台”等科技手段实现活体资产数字化盘点,成功破解生猪活体抵押贷款难题,进一步解决广大中小养殖户复工复产难题;在吉林省以“保险+银行+养殖户”的服务模式,全力推动肉牛保险提标、扩面工作,在全省23个县(市区)承保肉牛6.85万头,为2981户次的养殖户提供风险保障8.25亿元,助力养殖户融资贷款总计1.5亿元,有效保障了肉牛养殖户稳定经营和扩大养殖规模。
“农业保险+期货”。为规避鸡蛋价格波动给养殖户带来的风险,稳定鸡蛋市场供给,保障市民“菜篮子”, 探索农业保险与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联动,2020年公司在成都开展项目试点,将鸡蛋价格风险向期货市场转移,保障农户预期收益的同时,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探索金融工具联动,进一步提升农业保险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已有规模化蛋鸡场累计下单4800吨鸡蛋,公司为客户提供风险保障4170余万元。
“订单农业+综合金融服务”。为推动呼伦贝尔市糖业产业持续发展,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风险保障需求,公司依据制糖企业秋季订单合同、农户完全成本补充保险、银行保单增信制定无缝衔接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分散风险,流程闭环,有效推动当地糖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2021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965.18亿元,为1.8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共计4.78万亿元,成为农户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的重要资金来源。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建设初见成效、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化,农业产业中信息化工具的应用日渐成熟,已开发落地的配套特色农险产品覆盖面不断拓宽,但在全面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单纯依靠科技创新和险种创新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农民群众日益提高的保险需求。建立并完善一系列行之有效、因地制宜、应对最广大农民实际需求、贴切农田生产经营应用场景的产业链服务机制,才是科技创新、提升赋能的根本目的。
中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冲刺转变的阶段,农业保险在运用现代技术提高管理水平方面还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业保险科技应用已不局限于产品设计的技术支撑,而是逐步实现了对农业保险产品设计、市场销售、核保规则、理赔风控和投资管理全链条的变革性创新。只有懂得农险痛点,用技术手段将农业保险进行数字化应用才是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减压阀”和“稳定器”功效的关键。
近年来,国内农业保险行业更加注重在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三农”领域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上下功夫。借助农业产业“数字化”发展大潮,协助广大农村中小规模种养殖户的产业数字化转型,真正努力做到以人为本,以点带线,以线成面,以面扩体,助力农民发挥推动乡村振兴的主体作用,为早日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