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服务能力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自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提出后,农村养老服务发展进入快车道。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发展,《中国民政》杂志7月上刊推出“推进农村养老服务 让农村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专题,围绕“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如何建”、“公办养老机构怎么改”、“村级养老服务如何强”、“内生动力如何挖”四个关键词,选取了内蒙古乌兰察布、达拉特旗,江苏太仓,安徽芜湖湾沚区花桥镇,山东寿光,河南汝南,重庆,四川乐山等地相关工作经验刊发。
本期聚焦“公办养老机构怎么改”,刊发江苏省太仓市、山东省寿光市、四川省乐山市的工作经验。
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是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关键。江苏省太仓市、山东省寿光市、四川省乐山市的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具有一定特色和借鉴意义。
作为全国富裕型“长寿之乡”,20年间,江苏省太仓市农村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以医养结合为起点,从建设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再到完善运营管理,农村公办养老机构不断迭代升级,最终实现了养老服务城乡均衡发展。
拥有“世界蔬菜之乡”之称的山东省寿光市,2018年将公办养老机构进行改造重组,成立寿光养老服务集团,不仅让原公办养老机构焕发生机,而且为县域养老服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较于江苏省太仓市、山东省寿光市,四川省乐山市的改革之路更契合大多数地区的现实。2023年,在完成农村公办养老机构的布局优化、硬件升级后,乐山市各县(市、区)组建了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全面实现农村公办养老机构县级直管。
江苏省太仓市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同行,农村公办养老机构不断迭代升级。2004年,太仓市在敬老院乡镇全覆盖的基础上,开始推动农村公办养老机构向医养结合升级。2016年,太仓市在全省率先推动农村公办养老机构向区域性养老中心转型。随着发展重心从硬件建设转向运营管理,自2021年起,太仓连续4年开展养老机构“升星达标”行动,农村公办养老机构的基础照料、医疗照护能力不断提升。
要素统筹,实现城乡养老机构均等发展。积极搭建城乡一体化政策体系,夯实全方位要素保障。一是明确城乡统一。出台多项政策,明确城乡养老服务在规划、建设、运营奖补等8个方面统一,实行养老机构建设市、镇两级财政对半配套统筹,解决农村公办养老机构发展后顾之忧。二是通过实施民生实事项目,补齐农村短板。出台《农村养老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连续16年将农村养老机构项目纳入太仓市民生实事项目,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三是智慧赋能,养老机构监管升级。太仓坚持信息赋能,养老机构信息查询、入住评估实现一站式办理;开展“智慧机构建设行动”,40%养老机构完成智慧化升级,实现智慧服务、运行、安防多场景融合。
专业赋能,提升养老机构整合照料幸福指数。坚持专业支撑、多元服务,持续提升养老机构整合能力。一是深化社会化改革。连续9年发布《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名录》,全市91%的养老机构实现公建民营,入住评估、人才培训、服务考评100%由第三方专业力量承接。二是探索县域特色医养结合模式。2008年,在江苏率先探索农村养老机构内设护理病区,形成了“护理院+护理病区+护理站”多层次机构医养结合模式。2020年以来,养老机构全部纳入长期护理保险机构名录。三是提升多层次照护品质。因地制宜建设特困供养、失能照护、认知照护、高龄照护4个专区,创新探索代际课堂、文化养老、田园养老照护服务,开展老年认知症友好机构认证。
四方融合,搭建养老机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积极整合多方力量,全面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工作机制。一是突出党委、政府综合领导。有效发挥老龄办、养老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协作职能,出台养老服务工作标准、考评办法,探索“综合评估+银发顾问”服务机制,破除部门壁垒。二是搭建市镇两级指导中心。创新成立市级养老服务体系指导中心,探索建设镇级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养老机构业务指导、质量发展、评价考核、智慧服务、安全生产共建共管。三是增强安全质量综合监管。创新组建“养老机构安全生产大联盟”,推行养老机构安全标准化台账,搭建安全巡查机制,有力保障养老服务安全运行。四是突出行业赋能引领。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级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养老组织公益园,创新打造智库养老太仓研究院,连续7年每季度开展“院长沙龙”,每年开展“养老机构能力提升工程”、护理员技能培训、养老服务技能竞赛等活动,培育老年社工200多名,养老护理员1500余名。在江苏首创“养老护理员节”,提升养老从业人员认同感、荣誉感。
山东省寿光市常住人口127.5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27.8万人,占总人口的21.8%。2018年,寿光市实施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在山东率先提出了“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实施集团化发展、品牌性带动”的构想,将原公办养老机构改造重组,成立寿光养老服务集团。
打造多业态服务,满足多元养老需求。改革前,寿光市公办养老机构主要承担对特困群体的政府托底供养职能,集中供养全市800多位特困老年人;改革后,寿光养老服务集团从过去单一的社会福利机构,变成集低、中、高等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机构于一体的综合养老企业。目前,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7家,参股公司1家,运营管理5处养老机构。其中,原寿光市社会福利中心改制成立寿光市颐寿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主要承担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成立普惠性的寿光市颐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专注于高龄、失能老年人的护理;原寿光市老年服务中心改制成立寿光市久久康乐老年服务有限公司,聚焦于探索“医养结合”、智慧化养老新模式;新设寿光市和心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着眼于解决农村老年人急需的用餐难题;寿光市颐馨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着力于社区居家养老,管理运营7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寿光市福缘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管理运营中高端养老机构——寿光市福缘颐养中心。
以标准化、规范化练好内功。寿光养老服务集团成立以来,以标准化建设助推服务质量提升,对各工作岗位、各服务项目,明确工作标准,细化服务流程,配套考核机制;组织开展养老服务质量建设专项治理,按照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标准配备养老服务设施、护理人员,完善老年人教育、康复、失能失智专护等功能区建设;2023年,颐寿、颐康、久久康乐、福缘4家公司被评定为三星级养老服务设施。同时,持续加大养老服务设施投资力度。先后投资1000万元改造提升原有养老机构,投资80多万元建设康复理疗设施和康复专业人才队伍,投资300万元搭建智慧养老平台,引进安全监测、应急干预等智能化终端,实时监测老年人生命体征状况,实现了由原来单一的生活照料向康养结合转型。2022年,与寿光市和信医院合作成立一级综合医院——和信仁政医院,通过院内就诊、上门巡诊、远程会诊,为集团各养老服务板块的老年人提供诊疗救治服务1600多人次,真正实现医养融合。
以专业化、职业化提升队伍素质。提升养老服务品质,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至关重要。集团通过岗前培训、班前会等形式,对职工进行尊老爱老敬老传统美德和爱岗敬业教育,提升其职业素养;通过建立入职培训、岗前培训等培训制度,定期开展岗位技能、岗位职责、工作标准等培训学习,增强职工服务技能;每半年组织一次职工技能评定,通过建立专业技能评定机制,提高职工服务水平。为破解专业人才短缺难题,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聊城大学、潍坊护理学院、潍坊科技学院、寿光职教中心等院校合作,定期培养和输送养老护理人才,落实入职、就业、稳岗等补贴待遇,养老护理员上岗培训率达100%。
2021年开始,四川省乐山市通过撤并一批小散机构、改造一批老旧机构、新建一批综合机构,实现了公办养老机构科学布局、优化提升。2023年,乐山市着力推动农村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组建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全面实现农村公办养老机构县级直管。机构总体入住率达到51.8%,较2023年初提升11%。
落实“三个责任”汇聚合力,推动管理模式集约化。全面落实“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镇村配合”的责任体系,全市一盘棋推动改革落地。一是落实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责任。坚持党委领导、党建引领,推动各地将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和乡村振兴战略考核重要内容。二是落实民政牵头、部门协同责任。强化民政牵头职能,建立公办养老机构收归县管工作部门协调联络机制,全面实现对农村公办养老机构资金保障、运营管理、队伍建设的统一监管,全面落实人才保障、项目支持、财税优惠、医养融合、综合监管等支持措施。三是落实镇街属地、村社联动责任。乡镇每周开展1次养老机构项目建设、院务管理、安全生产巡查督导,村每月开展1次特困人员巡访关爱活动,协同推动农村公办养老机构提质增效。
实行“三个集中”强化管理,推动机构运行规范化。组建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对农村公办养老机构人、财、物集中管理。一是实行人员集中管理。指导各地增加农村公办养老机构管理服务中心人员编制70个。建立农村公办养老机构管护人员聘用制度,由县级人社部门统一招聘,县级民政部门统筹安排。推行养老机构管护人员薪酬激励机制,推动薪酬分配与考核结果挂钩。二是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全面落实“集中管理、分户核算”的财务管理制度,各养老米乐m6官网 mile米乐m6机构凭发票定期到指定部门或机构报账。同时,推动各地将农村公办养老机构运行经费和人员绩效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每年落实保障资金近5500万元。三是实行采购集中管理。指导各地制定农村公办养老机构物资采购管理办法,因地制宜采取集中采购、分散采购相结合的方式规范物资采购。
围绕“三个提升”综合施策,推动城乡养老均衡化。以项目为抓手,谋划布局“十五五”养老服务领域重点项目35个、预计总投资16.6亿元,扎实做好农村公办养老机构收归县级直管“后半篇”文章。一是提升智慧养老能力。统筹市县资金300万元,建设乐山市养老服务应急指挥平台、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力争今年年底前实现对所有农村养老机构的实时监控、视频调度和应急指挥。二是提升管理水平。健全完善农村公办养老机构管理服务考核评价体系,通过“点对点”指导,机构的运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成本下降约10%。同时,督导各养老机构规范建立院务管理委员会,全方位、多渠道加强监督管理。三是提升服务质量。大力推进经济困难老年人摸排统计、能力评估和集中照护工作,持续推动农村公办养老机构由单一的生活照护服务供给向文化娱乐、康复理疗、安宁疗护等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转变,从机构服务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延伸。
(原标题:公办养老机构怎么改@江苏太仓@山东寿光@四川乐山|推进农村养老服务发展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