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靠近一点,仔细瞧我栽种的手法,葡萄株距差不多1至1.5米,估摸着青稞成熟时的长度,还要定期清除杂草和残留物……”湿闷的阳光棚中,西藏阿里边境管理支队门士边境派出所的民警正在给门士村的村民示范栽种葡萄树的技巧。

派出所驻地海拔4300多米,由于辖区条件恶劣,植物难以生长,水果蔬菜长年依靠从其它省份进口,成本极高,对于阿里人来说,能吃到新鲜的果蔬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奢侈。
派出所的阳光房里,共有三株葡萄树,从2016年首次种下去到现在,已经过去了8年。“其实最开始,我们对三株葡萄树的生长并没有抱太大希望,特别是因为这里气候条件的特殊性,葡萄树存活到结出果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派出所副所长鱼鹏程说。
几年前,还是民警的鱼鹏程成为第一批兼职种植员,每天到阳光房“打卡”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葡萄的栽培技术》《高效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办公桌上摆满了关于栽培技术的书籍,翻开一看,书上红蓝笔交叉画满了重点,“修剪、疏梢、摘心,以调节生长和结果之间的矛盾,控制顶端优势,减少无效消耗……”摸石头过河,鱼鹏程带领民警反复试种。
面对不利的自然因素,派出所m6米乐平台 米乐官方网站民警不断实验,通过使用羊粪、牛粪等天然有机肥混合发酵,改善土壤质量,在大棚入口内外增设简易围挡,提前盖好保温被,室内通过生火的方式来给大棚增加温度,在保温被与棚膜间加垫一层气泡膜,提高保温能力。

“葡萄从栽苗到长大再到结果,前前后后花了整整四年的时间,从最初零散的几颗果实,到现在的硕果累累,年产量达300多斤,这个过程很漫长,也很考验我们的耐心,经过全所民警精心的培育和管理,现在每年六、七月份就能吃m6米乐平台 米乐官方网站到新鲜的葡萄,有时候我们会送给辖区老人,让她们也尝尝高原上的新鲜无公害水果!”时值今年葡萄结果,看着挂在阳光房顶上满棚的葡萄,副所长鱼鹏程欣慰地说。
“门士的葡萄熟了”,派出所的种植技术在门士乡远近闻名,吸引了不少前来见学的群众。
在派出所参观的村民索朗曲培好奇得很,不明白在高原荒漠里怎能长出如此甜脆的葡萄?
“我们能在这里扎根,那它也可以。”面对群众的疑问,副所长鱼鹏程自信地回答到。
33岁的索朗曲培是噶尔县门士乡索多村四组土生土长的村民,以放牧为生。“我阿妈吃了你们送来的葡萄,口感跟蜜一样甜,我想来向你们学习种植经验,以后除了养牦牛,还可以种新鲜葡萄卖。”他笑着说。
“达吉格拉(达吉大叔),前些天下了场大雪,我们来看看您家的葡萄还好吗,要选择轻型、防雨、保温效果好的棉被,以免雨雪冻融交替时,因棉被重量加大而损害架子。”该所社区民警每每入户走访时,都会去群众家里看看葡萄种植情况,有时群众到所里办事也会向民警请教剪枝、育苗等种植技术。
自种植葡萄以来,门士边境派出所共指导群众种植果蔬20次,赠送千余斤果蔬给群众,为群众增收上万元。(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罗发燕)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坚守羌塘草原 护卫“天路”平安——探访云端上的铁路公安处那曲站派出所
每天早上5点左右一直到晚上11点,在那曲火车站的安检口、候车室、进出站口及站台等区域,铁路公安处那曲站派出所的执勤民警们始终坚守岗位,他们的身影忙碌而坚定。[详细]
日前,西藏阿里边境管理支队托林边境派出所联合辖区波林村驻村工作队与村民代表共同召开“警民同心携手同行”警民座谈会,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力量,推动工作标准化建设和社区综合治理工作高度融合。[详细]
日前,西藏阿里边境管理支队日土边境派出所民警走进日土县日土村,“增援”该所长期驻守在此的日土村警务室民警,与村民共同播种青稞。[详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2)0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