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广西南宁街头“10元70个火龙果”的视频刷屏,“想和广西人做朋友”的话题更是冲上了热搜,因为对于全国人民来说,实在是太羡慕广西人的“水果自由”了!
砂糖橘炫到肚子撑,荔枝吃“怕”了,龙眼又接力上市,芒果的品种多到让人挑花眼……吃不完,根本吃不完!广西的水果不仅品种丰富,还主打一个便宜量大,难怪有人调侃:在广西,没有一种水果可以逃脱10元3斤的命运,如果有,那就是10元5斤、1元1斤!
作为全国水果第一大省区,广西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果盘子”。从热带的荔枝、芒果、香蕉、甘蔗、火龙果,到亚热带的橘子、柚子,再到温带的柿子、桃子、梨,广西各类果树品种资源近300种,占全国果树种类的70%。2022年,广西园林水果种植面积超过2000万亩,产量在全国率先突破3000万吨大关,水果产量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第一。
广西在水果种植这块一路开挂,按理说,除了吃货们开心,果农们更是应该喜笑颜开。金秋丰收季,迎来好收成,然而,本该高兴的果农们却有点开心不起来。因为随着各种时令水果大量成熟,价格有所下降属于正常现象,但是一些自媒体为了博取流量和眼球,把一些极个别的低价现象上网大量传播,非常容易造成网友对广西水果价格的误解,甚至网上已经出现“果丰伤农”的消极声音,不利于水果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近年来,广西持续升级发展优质特色水果,全力推进全产业链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化,助力产业提质升级,所以物美价廉的水果成为了当地的一大特色,但是类似“10元70个火龙果”这样极个别的低价现象,不能代表广西水果价格的普遍情况。消费者有物美价廉的选择,果农又能辛苦付出有所回报,这样的“水果自由”才能良性互动起来。
首先,我们应正确认识什么是“水果自由”?接地气地说,就是想吃就吃!什么新鲜吃什么!把爱吃的水果都吃个遍,不用担心种类少,不用担心品质差,不用担心价格高!在广西,除了自身水果物美价廉,随着相关供应链的完善特别是电商的快速发展,曾经“南方人吃不到北方水果”的窘境,被轻松打破;雪白鲜甜的山竹、汁水充盈的翡翠蜜柚、香甜浓郁的榴莲……这些曾让人们觉得“金贵”的东南亚进口水果,也因为广特的区位优势,如今在广西街头随处可见,想吃就买。
其次,种得好是硬道理,卖得好才是真本事。那么,这届新农人该如何破解“果丰伤农”呢?其一,在数字经济时代,直播电商的加持,大数据的精准推送,会让销售打法更加多元化。其二,新鲜水果要从田间地头走向果盘餐桌,还考验相关部门的服务工作是否到位,当好“店小二”通过一系列促销活动,让全国消费者对广西特色水果的了解多一些,再多一些,同时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提高水果的附加值。除此之外,助农致富不仅仅是把农产品卖出去,还要助力打造特色品牌和产业,真正实现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
广西作为中国的“果盘子”实现“水果自由”,表明水果市场的前景广阔,但“果盘子”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餐桌,一头也连着果农的“钱袋子”,“水果自由”背后隐藏的不应该是消费者的狂欢和农民的悲哀,它应该是一个双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