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乐 m6中国官方网站摘要:应用HACCP的原理和方法,对西瓜嫁接育苗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危害分析。结合西瓜嫁接育苗场BFB的发生与防治经验,确定了西瓜嫁接苗BFB综合防治中的7个关键控制点,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并制定出完善的HACCP计划。经实践验证,将HACCP应用于西瓜嫁接苗生产,嫁接苗BFB的发病率大幅降低,嫁接育苗企业经济损失锐减,为西瓜嫁接苗健康种苗的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
摘要:中国72%的土壤缺硒,硒对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有关文献阐述了富硒瓜菜的特点,瓜菜硒含量的国家标准;植物对硒的吸收、转运及同化的机理;硒对作物产量、品质、种子萌发、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等的影响。此外还介绍了硒对植物矿质营养吸收、抗逆性、酶活性、抗氧化作用及重金属拮抗等的影响;简述了硒在厚皮甜瓜和西瓜上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富硒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摘要:以辣椒恢复系121C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从121C花药中克隆得到控制花器官发育B类基因朋丹的部分序列,片段长379bp,阳性对照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phytoenedesaturae,PDS),片段长323bp,然后通过酶切分别连接pTRV2质粒,获得重组载体pTRV2-pPAP3和pTRV2-PDS。利用PCR进行初步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辣椒尉丹基因和PDS基因已插入到pTRV2载体上,VIGS载体构建成功。该研究为下一步分析基因沉默和辣椒花器官的发育提供了试验基础。
摘要:为了确定4个甜瓜野生近缘种抗南方根结线虫的水平,采用盆栽幼苗人工接种的方法,测定了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后幼苗各器官相对生长量及相关抗性指标,并进行了聚类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后幼苗不同器官的相对生长量、抗性指标及其变异系数不同。利用变异系数较大的根结指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与4个抗性指标聚类分析的结果一致。通过综合鉴定评价,将4个甜瓜野生近缘种分为中抗和低抗2个类群,抗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角瓜、西印度瓜、刺瓜、无花果叶瓜。
摘要:摘要:以感黑斑病自交系L63和抗黑斑病自交系L9为亲本建立了6个世代联合群体(P1、P2、F1、BC15、BC1R、F2),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群体的黑斑病抗性进行多世代联合分析。结果表明,黄瓜抗黑斑病性状符合D-2遗传模型,受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一显性多基因控制;BC15、BC1R、F2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0.23%、60.23%、75.18%,多基因遗传率均为0。说明控制黄瓜黑斑病的抗性为主基因遗传,并且遗传稳定,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大于24.82%、小于39.77%,也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摘要:为明确甜瓜品种‘红月亮’F1代的种子纯度,通过提取甜瓜‘红月亮’子叶DNA,利用SSR(SimpleSe—quenceRepeats)分子标记对甜瓜品种红月亮F。代种子DNA进行了PCR扩增、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在20个SSR引物组合对亲本及F。代筛选中,共有6对引物组合具有多态性,多态率30%。选择CMBR026用于‘红月亮’F1代种子纯度鉴定,使用该标记共检测118株,其中2株为自交株,种子纯度为98.3%;试验用的‘红月亮’种子田间鉴定纯度为99.5%,鉴定结果一致。SSR分子标记方法更能准确鉴别出‘红月亮’中的不纯株,且大大缩短纯度鉴定周期。
摘要:以西瓜‘中选1号’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与播前启动肥配套的播后不同施肥种类、施肥浓度及施肥频率对西瓜幼苗生长发育及壮苗形成的影响,通过测定茎粗度、全株干质量等形态指标及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筛选出西瓜穴盘育苗播后灌溉施肥较优处理为:子叶平展至2片线两种肥料交替使用,施肥浓度为100mg·kg^-1N;2片线两种肥料交替施用.施肥浓度为200mg·kg^-1N;4片线两种肥料交替施用,施肥浓度为300mg·kg^-1N,3个阶段施肥频率均为1次肥、2次水。西瓜幼苗表现为壮苗指数增加、叶绿素含量升高和根系活力增强.分别比其他处理提高了5.14%~16.83%、2.71%。6.09%、5.41%~10.05%。
摘要:摘要:新籽用瓜8号(LS124)是根据籽用瓜生产和市场需求,从新籽用瓜5号(F1)自然授粉的后代定向选育而成的新品种。植株长势较强,易坐果且整齐。主蔓第1朵雌花着生于6节左右,以后每隔3-5节再现1朵雌花。属早熟品种,全生育期90d左右,果实发育期55d左右。果实圆球形,果皮白色覆细核桃纹,白瓤,瓜籽黑边白心。单瓜瓜籽质量52.3g左右,667m^2产籽量178kg,其籽粒饱满,板平,中片,商品性好。适宜在新疆地区南北疆种植。2012年7月通过新疆尔自治区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
摘要:海蜜5号是海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优良自交系H(Y9601—102—16)为母本、优良自交系I(Y9711-102—14)为父本选育的杂交一代脆肉型厚皮甜瓜新品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健壮,抗病性强;中早熟,全生育期约115d,果实发育期约45d。果皮深绿色,有网纹,果实椭圆形,果形指数为1.4;果肉色淡橙,果肉厚度4.0cm,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5%左右,边部9.5%左右,肉质脆,口感好。不易脱蒂,耐贮运。坐果性好,一般单果质量1.9kg,每667m。产量约2900kg。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保护地栽培及西北干旱区露地栽培。
摘要:‘嘎玉2号’是以安徽江淮园艺科技有限公司从四川引进的并经多代选育的自育品种2007~53为母本、经过提纯的西藏山南地区地方品种嘎玉辣椒为父本,以每年2,3代的育种速度培育而成的一代杂交新品种。该品种早熟,全生育期240d左右,果实发育期30d左右。植株生长势中等,株型较紧凑,植株高度50cm,开展度55cm,始花节位8节左右。果实深绿色,果直,果皮微皱,辣味极强,连续挂果能力强。果实长度10—15cm,果肩宽度1.6cm,单果质量20g左右,产量高,667m^2产量约2500kg。
摘要:新采收的茄子种子因休眠作用影响种子的萌发,会出现幼苗参差不齐的现象.影响了农业生产。为了打破种子的休眠,以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培育的黑骠茄子和日本砧木品种托鲁巴姆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双氧水对茄子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5℃下,双氧水浸种可以显著提高茄子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而且在低浓度处理下效果较好,随着浓度的提高,处理效果逐渐降低,当双氧水浓度达到1.2%时已基本没有效果,以0.3%双氧水浸种3h,可以使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达到最高。
摘要:为探明不同切球方式对甘蓝制种产量的影响,将生产上常用的留心柱法、斜切法、十字法和割球法进行对比,分析其对制种产量、单株有效荚数量、单荚平均粒数量和千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前3种方法对上述4项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而割球法对其影响与前3种方法存在显著差异。留心柱法、斜切法、十字法均适合甘蓝制种,割球法制种产量较低。
摘要:为选择适合大兴地区种植的小果型西瓜,选用由日本蔌原公司引进的KM、L555和L600作为试验品种.与本地传统优良品种京秀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个品种植株生长势较为一致。商品瓜产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其中L600最高,每667m2产量为2932kg。4个品种皮厚差异不大,均在0.5~0.6mm之间。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其中L555最高为11.74%。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KM最高为10.11%,L555次之,京秀最低且与前两者存在显著差异。供试品种VI感均为酥脆,纤维含量少,各品种间差异不大。引进的3个试验品种中KM和L555优于对照.L600与对照相当.所有试验品种均适合在大兴区进行推广种植。
摘要:大棚栽培西瓜是我国西瓜早熟栽培的主要方式,大棚能够提高早春季节棚温,提早种植,提前上市,经济效益是露地栽培的3~10倍。目前中大果型西瓜大棚生产多采用爬地式栽培,2~3蔓整枝.667m^2种植500~600株,667m^2产量3000kg左右。为提高棚室空间利用率,增加产量.提高效益.经过3年(2011—2013年)研究和生产示范。探索出大棚西瓜半吊蔓栽培技术.取得良好效果。
摘要:厚皮甜瓜以其肉质细嫩多汁、清香甘甜、耐贮存运输、栽植效益好而深受人们喜爱。冬春茬厚皮甜瓜常常由于冬季阴雨(雪)、低温、寡照甚至灾害性天气的影响。栽培管理难度大。为了满足生产生活需要、提高生产效益、提早上市,根据当地气候特点确定育苗期.改进常规的技术操作规程,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避过灾害性天气.是冬春茬甜瓜栽培较为有效的手段。目前生产上采用日光温室早熟栽培.4月中下旬采收上市,667m^2产量在2000,3000奴,产值1万。1.5万元。现将当地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归纳如下.以供参考。
摘要:为适应全国西瓜甜瓜生产发展与科技进步的趋势要求,根据工作计划安排,2014年由中国园艺学会主办.中国园艺学会西甜瓜专业委员会等承办的全国西甜瓜科研生产学术研讨交流会拟于2014年7月在陕西举办,会议主要就我国西甜瓜的生产、科研等方面进行学术交流研讨,并由《中国瓜菜》与中国园艺学会西甜瓜专业委员会合作编辑出版会议论文增刊,在会前出刊。现就有关会议征文的安排通知如下。米乐m6官网 mile米乐m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