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乡村振兴,核心要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展开,真正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农村生活美起来。
一是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下功夫。重点要做好“水、土、机、技”四篇文章。“水”就是要抓好抗旱水源、节水灌溉等水利工程建设,扩大节水灌溉面积,提高抗旱涝能力,建设旱涝保收农田。“土”,就是扩大秸秆根茬还田面积,多积多施农家肥,培肥地力,提高单位资源产出能力;“机”就是要大力深松整地,打破犁底层,增强土壤通透性和蓄水保墒能力,推广精量点播;“技”就是加快农业技术集成,将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配套组装并推广应用,良种、良法结合,使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是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上下功夫。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取决于价格和品质两大因素。要始终坚持提升农产品品质,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单位资源和投入的产出能力,加快农业标准体系和检测检验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外向型农业,以此构造并提升竞争力,跨越市场准入门槛,赢得市场空间。
三是在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上下功夫。我国玉米、大豆和水稻的加工率还不高,而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率已达80%以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既要扩大加工比重,更要提高加工深度,尽快形成加工能力大于原料供给的局面,以此缓解卖难,促进原料销售价格的提升。同时,要发展现代物流业,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快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通过产业化带动,提高产业整体效益,把产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四是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上下功夫。从资源禀赋、市场需求、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看,农村要着力加快发展四大优势产业:一是发展优质粮食产业。继续走优化结构、提高单产、改善品质、降低成本、转化增值的发展路子,尽快把粮食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二是大力发展畜牧产业。重点推进规模化、规范化和集约化养殖,尽快把畜牧业培育成农村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三是加快发展劳务产业。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要继续扩大劳动力转移成果,突出抓宣传、抓培训、抓对接、抓服务、抓维权,培育新型的产业工人。四是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扩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模,提高加工水平和产品知名度。
五是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上下功夫。人多地少的矛盾一直存在,就是在东北省份,相对家庭经营的耕地平均规模大一些,一般也只在2公顷左右,也仅相当于欧盟的1/20,美国的1/80。这样小的规模,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高,进入市场难度大。不提高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效益难以提高,农民收入难以增长。要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的自我服务和发展能力。
六是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上下功夫。要重点解决“路、水、医、学、保”等突出问题。路,就是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尽快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水,就是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确保饮水安全;医,就是努力扩大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解决农民就医难;学,就是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保,就是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当前农村土地纠纷问题千差万别,各说各理,确实太复杂了国家鼓励种大豆,给政策,增补贴,为什么受伤的还是豆农